“是啊,照顾宝宝不容易,既要照顾他的吃喝拉撒,还得提防他生病。”
“小孩一生病,看他受罪难过不说,又是请假又是检查又是吃药的,确实费钱又费心。”
“我家孩子最近有点地图舌,不知道要不要带去医院看看,老公说不影响孩子正常吃喝,不用管;可昨天问了我妈,说可能是上火或脾胃有问题。”
“老人说的没错,我家孩子也这样,之前带去医院看了,回家调理调理好些了。”
这是昨天群里几位妈妈的讨论内容,看起来,孩子地图舌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。年轻人和老一辈对地图舌的不同态度,也值得注意。
西医一般认为地图舌不是什么病,由于原因不明,也没法入手治疗。
但中医认为,孩子出现地图舌,往往预示着身体状况不佳,多半是健康失调已经初现端倪了,毕竟风起于浮萍之末嘛。
根据日常经验来看,孩子出现地图舌,的确是需要多加注意的。
养过孩子的家长应该都会发现,每当孩子感冒、便秘或者过敏时,就会出现地图舌,可问来问去、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东西,就由他去了。
但孩子一吃刺激性的食物,就疼得哭闹不止,开始变得不爱吃东西,让人头疼。
总之,地图舌好像总和疾病如影随形,但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关于地图舌的相关知识
地图舌又被称为“游走性舌炎”,每过一段时间,其形态和位置就会改变,表现为舌苔脱落、不完整,表面形状不规则。
这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症,据统计数据显示,地图舌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5%,多半与消化不良、缺营养或体质差相关。
孩子倒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,但出现地图舌时,只要一进食刺激性食物就会引起不适。但真正值得重视的,是地图舌可能预示的孩子体质问题。
中医的观点是“舌苔乃胃气所生”,尽管形成地图舌的原因至今都不是很明确,但专家和医生在这方面都有共识。
1、地图舌可能与肠道存在寄生虫或胃肠功能衰弱紊乱有关;
2、地图舌可能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,情绪波动大,易暴躁哭闹有关。
3、地图舌可能也有一定遗传倾向;
4、地图舌看起来可怕,但具备自限性,通常来说只要调理得当,无需特别治疗,一段时间后舌粘膜表面就能恢复正常。但地图舌也很顽固,可能会反复或间歇性发作,对父母的养育要求比较高。
那么,出现地图舌说明什么呢?
目前的认知大概是,这说明孩子免疫力较低,易引起各种感染,过敏性疾病;食欲差,挑食,偏食,易呕吐,腹泻或便秘;常伴有维生素B缺乏的现象,比如食欲不振、易疲劳、指甲床苍白、反复湿疹或口腔溃疡。
但地图舌与家长们所传的“宝宝缺锌、上火”之间的联系,目前尚未有科学依据,因此父母不要着急为孩子补锌或吃下火食物,这是不对症的。
孩子出现地图舌后,建议父母尽早调理,孩子的体质强了,自然少生病,提高警惕总没错。
地图舌孩子,日常养育要如何调理?
1、消除病灶
这是最重要的一点,口腔内的某些细菌,可能是引起孩子地图舌的根本原因。
因此,调理之前最重要的事,是先仔细检查孩子的牙齿、扁桃体以及颊黏膜,如果发现有感染要及时治疗,这样孩子也能少受罪。
此外,如果发现孩子伴随有胃肠道紊乱的情况,要注意他是否脱水,比如尿尿次数减少、尿液减少发黄、哭泣时眼泪少、皮肤弹性减弱等等。
这种情况就应该去医院了,并在专业指导下给孩子口服补液,最好再做个大便常规检查,看看是否有寄生虫,有的话就驱虫治疗。
如果是缺维生素B,就赶紧补,毕竟口腔溃疡和湿疹也让孩子很煎熬。
2、进行口腔护理
生活中大部分宝宝的地图舌症状都比较轻微,只有口腔粘膜稍有不适,成长过程中是会自行修复的。
但若地图舌的面积比较大,且伴随有其他不适症状,反反复复,就需要家长注意了。
平时要保证孩子的口腔卫生,除了早晚刷牙、漱口之外,喂完奶或者饭后也要清理。
为了不加重地图舌的症状,建议选用婴幼儿的专用软毛刷,从舌背向外轻轻刷1~2次,清除掉舌头上剥脱的上皮组织。
如果有口腔溃疡或鹅口疮的症状,要咨询医生,采用药物控制感染情况。
3、饮食配合
当然,既然事关口腔和肠胃,就要从根本做起,控制好孩子的饮食。
禁食刺激性食物,比如酸、辣、热等,否则不仅会使孩子舌头表面的伤口难受,也可能导致或加重口腔溃疡。
如果是学龄孩子,还要把控好零食这一块。不要让孩子吃含有过多调味品、防腐剂、添加剂等不健康的零食,尤其是高油高盐和冷冻食品。
可多添加山药、小米、红薯等食材,既能滋补、促进消化,也能防止便秘,还可以搭配益生菌。
4、作息习惯
睡觉是整个身体休息和修复的时间,因此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,也尤为重要。
睡前两个小时,不要让孩子看手机、电视或者玩得太疯,否则神经处于兴奋状态,容易睡不好。
还可以洗个澡,泡个脚,喝杯牛奶,父母再讲个睡前故事或播放些舒缓的歌,孩子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更容易入睡,睡眠状态也更佳。
媛妈寄语:
总而言之,地图舌是发生在婴幼儿身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病症,无需看得太严重,但也不能任其发展。
孩子有这种状态多半代表体质虚弱,日常生活中要着重调理,这样孩子也能少受很多罪。毕竟孩子生病跑医院也不容易,既然身体向你发出信号了,就要提起警惕呀!